良医网

中医药文化该如何破圈?

中华良医网 2022-12-11 19:31:22


近年来,中医药文化热度飙升。然而,中医药文化因知识门槛高、专业属性强等特点,在大众传播中仍有不少误区,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养生方法为国人接受。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落地,这是当前中医药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
从中医药界内部来说,我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不可谓不多,比如说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年就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,当时是由首届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担任中心名誉主任。我们还主办《中医药文化》杂志,不仅有中文刊,还创办英文刊,宗旨就是要从文化源头上全面解读中医药学,向世界展示中医药学深厚人文内涵。不可否认,我们确实存在着重研究、轻传播的倾向。当然,这种倾向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,中医药的专业性比较强,尤其是跟现代科学体系差异比较大。从传播层次来看,由针灸、中药、把脉、太极拳这些文化的外层,通过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这些中层,要进入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内层,传播的难度很大,容易产生各种误解、误读和误导。但是如果传播不落地,就很难形成广泛的认同,它的作用发挥就非常有限。

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全球性的突发重大公共健康事件,我们对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,除了国内要达成共识,还要真正从深化认知、沟通理解的角度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多元医学文化的互动交流,造福于人类健康。通过门户网站、英文刊物以及公共媒体,提升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曝光率,讲好中医故事,讲好中国故事。

目前,中医药文化资源盘点尚无家底,资源开发转化尚不充分,活态传承实例不够多,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点更为匮乏。中医药出圈与文化跨界尚未达成。中医药文化可以作为特色旅游线路或特色内容,将养生理念和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体系引入公共服务。只有多方协同,才能让中医药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,走到国人心里。

中医药文化传播,面向大众,应该通俗易懂实用;面向小学生,应该科学严谨形象而浅显;面向非中华文化语境下的人们,应该更客观更实用更规范。总的来说,应该把握好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听得懂、用得上的原则。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上,也应该把握这个原则,要说好普通话,允许带点地方口音但不能太浓。 


点赞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新快推转载发布,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咨询热线:18665862867(咨询时间:上午8:30-下午5:00)

全媒体
  • 扫一扫,找良医